gcc 编译过程及有关命令详解

 用gcc编译.c文件流程

1 预处理阶段,输入c的源文件,编译器分析处理源代码文件中的各类宏指令,如“#ifdef,#endif,#include”等,进行去注释,头文件展开,宏替换等操做 。用户能够用 -E 参数让GCC在预处理结束后中止编译过程(gcc -E [source file(.c)] -o [output file(.i)]。

2 编译阶段,从高级语言转换为汇编语言,GCC在预处理后要检查代码规范,是否有语法错误。无误后翻译为汇编语言。 GCC 的 -S 选项让GCC在进行完汇编以前中止,只进行编译,不进行汇编。生成汇编代码(gcc -F [source file(.i)] -o [output file(.s)]。

3 汇编阶段。把编译生成的“.s”文件生成目标二进制文件(.o文件)。(gcc -c [source file(.s)] -o [output file(.o)]。

4 连接阶段。成功编译后进入连接阶段。该阶段,编译器把汇编生程的二进制代码,程序中用到的库文件连接起来,生成可执行文件。(gcc  [source file(.o)] -o [output file])。

总结:
1. gcc -E source_file.c
-E,只执行到预编译。直接输出预编译结果。

2. gcc -S source_file.c
-S,只执行到源代码到汇编代码的转换,输出汇编代码。

3. gcc -c source_file.c
-c,只执行到编译,输出目标文件。

4. gcc (-E/S/c/) source_file.c -o output_filename
-o, 指定输出文件名,能够配合以上三种标签使用。
-o 参数能够被省略。这种状况下编译器将使用如下默认名称输出:
-E:预编译结果将被输出到标准输出端口(一般是显示器)
-S:生成名为source_file.s-c:生成名为source_file.o的目标文件。
无标签状况:生成名为a.out的可执行文件。

5. gcc -g source_file.c
-g,生成供调试用的可执行文件,能够在gdb中运行。因为文件中包含了调试信息所以运行效率很低,且文件也大很多。
这里能够用strip命令从新将文件中debug信息删除。这是会发现生成的文件甚至比正常编译的输出更小了,这是由于strip把原先正常编译中的一些额外信息(如函数名之类)也删除了。用法为 strip a.out

6. gcc -s source_file.c
-s, 直接生成与运用strip一样效果的可执行文件(删除了全部符号信息)。

7. gcc -O source_file.c
-O(大写的字母O),编译器对代码进行自动优化编译,输出效率更高的可执行文件。
-O 后面还能够跟上数字指定优化级别,如:
gcc -O2 source_file.c
数字越大,越加优化。可是一般状况下,自动的东西都不是太聪明,太大的优化级别可能会使生成的文件产生一系列的bug。通常可选择2;3会有必定风险。

8. gcc -Wall source_file.c
-W,在编译中开启一些额外的警告(warning)信息。-Wall,将全部的警告信息全开。

9. gcc source_file.c -L/path/to/lib -lxxx -I/path/to/include
-l, 指定所使用到的函数库,本例中连接器会尝试连接名为libxxx.a的函数库。
-L,指定函数库所在的文件夹,本例中连接器会尝试搜索/path/to/lib文件夹。
-I, 指定头文件所在的文件夹,本例中预编译器会尝试搜索/path/to/include文件夹。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