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

第1章. 概述

  • 因特网概述web

    1. 因特网的前身是1969年建立的第一个分组交换网 ARPANET
    2. 因特网采用的核心技术是 TCP/IP
  • 三种交换方式网络

    1. 在下列数据交换方式中,数据通过网络的传输延迟长并且是不固定的,不能用于语音数据传输的是 报文交换
    2. 为了使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时延最小,首选的交换方式是 电路交换
    3. 因特网上的数据交换方式是 分组交换
  •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svg

    1. 计算机网络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网络的做用范围
    2. 计算机网络可被理解为 由自治的计算机互联起来的集合体
    3.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组成是 通讯子网和资源子网
  •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1性能

    1. 比特bit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最小单位,可简记为b。字节Byte也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可简记为B,1 B = 8 bit。经常使用的数据量单位还有kB、MB、GB、TB等,其中k、M、G、T的数值为 210,220,230,240
    2. 链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比特的速率也称为比特率或数据率,其最小单位为bps,经常使用单位还有kbps、Mbps、Gbps、Tbps等,其中k、M、G、T的数值为 103,106,109,1012
    3. 假设主机A和B之间的链路带宽为100Mbps,主机A的网卡速率为1Gbps,主机B的网卡速率为10Mbps,主机A给主机B发送数据的最高理论速率为 10Mbps
    4. 假设在某段链路上传输某个10MB的数据块,链路带宽为10Mb/s,信号传播速率为200000km/s,链路长度为1000 km,则数据块的发送时延为 8s
    5. 假设在某段链路上传输某个1B的数据,链路带宽为1Mb/s,信号传播速率为200000km/s,链路长度为1000 km,则数据块的发送时延为 8μs
  •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2计算机网络

    1. 设某段链路的传播时延是20ms,带宽为20Mbit/s,则该段链路的时延带宽积为 400000bit
    2. 传播时延最大的链路是 同步卫星链路
  •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常见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xml

    1. OSI/RM体系结构、TCP/IP体系结构、原理体系结构的分层数量分别为 七、四、5
    2. 在原理体系结构中,应用层的相邻下层为 运输层
    3. 在OSI/RM体系结构中,运输层的相邻上层为 会话层
    4. 因特网采用的网络体系结构是 TCP/IP体系结构
    5. TCP/IP体系结构中的网络接口层对应OSI/RM体系结构的 I. 物理层 II. 数据链路层
    6. 负责将比特转换成电信号进行传输的是 物理层
  •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层的必要性接口

    1. 负责将比特转换成电信号进行传输的是 物理层
    2. MAC地址属于如下哪一个层的范畴 数据链路层
    3. IP地址属于如下哪一个层的范畴 网际层
    4. 实现进程间基于网络通讯的是 运输层
    5. 经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的是 应用层
  •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层思想举例进程

    1. 在数据从源主机传送至目的主机的过程当中,不参与数据封装工做的是 物理层
    2. 假设五层协议原理体系结构的应用层欲发送500B的数据(无拆分),除物理层和应用层外,其余各层在封装PDU时均引入20B的首部,数据链路层还要引入10B的尾部,则应用层数据传输效率约为 87.7%
  •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专用术语资源

    1.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的传输单位(或称协议数据单元PDU)分别是 比特、帧、分组(数据报)、报文段
    2. 在OSI参考模型中,第N层与它之上的第N+1层的关系是 第N层为第N+1层提供服务
    3. 在OSI参考模型中,对等实体是指 收发双方相同层次中的实体
    4. 在OSI参考模型中,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逻辑通讯的规则的集合称为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