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Code在线少儿编程-中美教育大对比,让孩子学习更高效

在编程的助力下,一些抽象难懂的数学公式变成了可视化的图像,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够取得传统教学方法远不能及的理想效果,有利于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发展。新课标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编程与数学相结合,可以让学生从直观的角度更深入的理解数学思维。

当今中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弊病即为让学生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繁琐的计算和验算中,不知你们是否有同感,当我们每次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时,大多数时间我们的产出并不是思维,而是一张又一张的演算纸。复杂的计算占据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却未给我们对数学的理解带来本质上的提升,太多的中小学老师把算数算的准作为评判学生是否上进和认学的依据,对此大加赞赏,更有甚者发表了这样的言论:

“数学的一半是计算”

而不为人知的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计算在数学中的比重极低,大多数学生习惯使用电脑编程直接完成运算,而把大量的时间用于思考数学的内涵,构建数学思维,因此,产生了大量数学天才和科学家。

当我们再一次说到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中国人为什么很难拿诺贝尔奖?

那是因为,你不了解外国的教学方式,比中国开放多少倍。

中外数学对比

在中国人眼中,数学是这样的:

而在西方人眼中,数学是这样的:

诺贝尔奖的实质是什么?是创新,是发现,是鼓励探索新理论的精神奖励。

中国人的理念是不符合诺贝尔奖的实质的,衡量一个人的学问是看考试分数的多少,而这并不是学习能力的全部。

中国自古喜欢“学而时习之,温故不知新”。在大多数时间用于反复刷题和练习计算的同时,孩子们的创造力在无形中已经被扼杀,大多数时候我们夸奖孩子,是因为他们做出了某道题,而不是因为他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想,或者运用所学的只是解决了某个生活中的问题。

这样的数学学来除了能用在买菜上,还能做什么?这样的忧虑并不是危言耸听。

这是中国人难以拿到科技类诺贝尔奖的根本原因。

国内目前的大量书籍,一定会在后缀上有很多个索引,否则会被认为缺乏权威性。

国内发表的大量论文,一定要有参考文献和数据出处,否则就会被视作学术造假。

国内提出的大量理论,一定要有证明和试验数据支撑,否则就会被当作痴人说梦。

创作本来就是自身思想记录的活动,市面上的大量书籍却十分喜欢引用和堆砌别人的知识成果。为什么我们写不出自己的东西,只能反复重复前人的结论?

如果一本书的内容大部分都是翻译、转载别人的东西,出版一本书又有何意义?

显然,国内不太注重创新思维的培育,严肃的说,更是不尊重知识产权。

爱因斯坦、霍金创设性的论文在他们所生活的年代均不能被现有技术所证明,但他们的科技成就还是被国外所认可,在注重创新型理念这一点上,外国的教育比我们领先的多。

培育创新思想

而创新型思想却不是一日炼成的,它需要我们从基础学科的教育着手,从小就开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这一方面,中国早已大幅被欧美国家超越。

欧美国家学生在编程和各种数据处理软件的帮助下,大大减少了花费于演算的时间,这样他们便有了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更有难度和深意的数学证明问题或建模问题。

如何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预测中国人口变化趋势?

大多数中国学生认为用他们现有的数学知识解决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而外国学生借力于编程,能够根据过去几十年的人口数据,利用GM(1,1)、BP神经网络等方法进行基本的预测,找出趋势变化的情况。

下图为1978-2011年的人口总数变化趋势图:

下图为基于过去的数据利用灰色预测对未来人口预测的趋势图:

这些看似高级而复杂的极具实用价值的预测,内在包含的却是简单的数学原理。

这些预测方法,同时也是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的支架和雏形。

而我要强调的是,他们并不难学,但中国孩子却对此一窍不通。

编程改变未来

编程和数学结合的方式,将如何改变我们未来的教育?

今天,小番茄老师将以椭圆小程序为例,为大家带来一些直观的感受。

在学生时代,我们都学习过椭圆,但是对于椭圆的长半轴、短半轴、焦点及其各种性质你还记得多少?

过去甚至现有的教育着重于教学生死记硬背,一味刷题,对于数学公式的内涵没有深刻的理解,这就导致了记不牢,忘得快,时间一长,甚至完全不知道自己学过什么等问题,学习效率极低。

我们都知道椭圆有一条性质——椭圆上一点到两焦点距离之和等于椭圆的长轴长度,可是又有几个人知道它如何证明?

对此,很多学霸提出了繁琐的证明方法类似下图:

有多少人会有耐心看完这么繁琐的证明过程?连成年人都读不下去的复杂数学语言,又怎能要求孩子掌握呢?

而利用编程的方法,我们可以将PF1和PF2的长度、及长度之和直观的显示在坐标轴上,我们发现,虽然随着P的移动,PF1和PF2的长度一直在随之变化,但是其总长度一直是2a。

当繁琐的证明化为了动态的图形和线,相比上图的数学语言赘述证明,您的孩子会更喜欢哪一种?

我相信,答案是显然易见的。

兴趣带动效率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

信息技术的出现无疑能提升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数学思维带来的欢乐,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中直观化的方法变小为大、化静为动、超越时空界限,让孩子深刻理解和感受事物的生成和变化过程,拓展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知识面,激发他们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愿望。

新课标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是一项巨大而深远的工程,对此,WeCode全体教育工作者将付出全部努力,不断探索、发展和创新,争取建立出中国首批最优质的数学、编程结合式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