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躬自问,我该怎样总结我的Q3?

我该怎样总结我的Q3。

写了多少字、看了多少书、去了多少地方吗?

这就跟Q2的总结一模一样。一模一样的没有一点新意,提不起半点兴趣。

换一个角度想,或许反思写什么样的字、看什么样的书、去什么样的地方玩,才是更有价值的一件事。

的确,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我到底该怎样做这些事情,我如何才能做好呢?

不禁抚躬自问。

01

写什么样的字

Q3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自我感觉良好的文章阅读量都不高。随手写的水文,阅读量蹭蹭。

所以,我该写什么样的字?我不会再写任何一篇水文了,我就是要写自己满意的文章,管他阅读量高不高。

我写字不是为了取悦谁,不是为了制造焦虑,不是为了涨点粉丝。说不关注粉丝数,绝对是骗人的大假话。但以涨粉为目的的写字,我做不到。我就是要坚持点什么。

好友多了之后,就会收到各种各样的写公众号建议。你要起个好标题,你要看看大家喜欢看什么,你要追热点,你要多加点图片,你的文章太长了......

是的,我就是要继续写这些又臭又长还没有图片的文章,这是原则性问题。

这就是一个记录我思考的地方,我很少写经验,很少写知识,很少写方法论,我写的只是我对一件事的思考。我不需要说服谁,不需要教育谁,不需要分享给谁,我只是记录我的思考。

我不想摆弄数据声明我的发现,我不想列举案例佐证我的判断,我不想旁征博引证明我的观点。我写的是我自己的推理,写的是我此时此刻坚信的逻辑。

除开文章本身,涨粉还有很多很多的方法和细节。这些细节确实需要不断优化提升。但在文章这里,我仍执拗的认为,不能为了涨粉做一丁点的妥协。

所以Q3的总结就是,我写我喜欢的字。天马行空也好,纵横捭阖也罢,我只需凝望彻骨寒冷的深渊,感受披荆斩棘的磨难,记录百舸争流的当下,期待风轻云淡的明天。

如此,静心写字。

02

看什么样的书

最近一直在读史铁生。

看史铁生是因为又无意看到了《我与地坛》那一段话: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想着这是高中课文啊,就找来全篇读了一遍。看完了整篇就看完了整本,然后又看了史铁生的下一本,如此反复。

我为什么喜欢上了史铁生的文字呢?史铁生的文字都是他的思考记录和逻辑推演,在一切的肯定否定又肯定否定中,得出一个独到的答案。

这是智者的语言,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是自己与灵魂的神交。这是我期望达到的一种深度思考状态。

现在越是写字,越能体会书中一些文字的用心,也越能感受到表达的魅力。我该如何的阐述一件事,我该如何自如控制张力,既不锋锐,又不噪钝。

Q3看的工具书相比之前少了些,但看书本就不能以功利性为目的。看看文学性和艺术性何乐不为呢?在这里,我想阅读他人在写字时的思考和不经意。

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吧,我已下定决心。做一个T型阅读者,既有「丨」的积累,也得扩展「一」的见地。

如此,静心读书。

03

一些变化

Q3我病了整个8月,也是没想到。

最烦躁的时候,是在医院写了一篇几百字的随笔。计划外的雨,计划外的事,一切都是计划外,我期待着美好结局。但结局,事在人为。

那时停了两周没更,我实在觉得生病也不是拖更的借口。于是那段时间我就跟自己较劲,每周更新两篇追赶进度(我想写的很多很多,根本写不完)。

后来恢复了,我就又回到了每周一篇的节奏,是懒了吗?倒也不是,因为工作的节奏铺天盖地。

但不管如何,我都不倍速的看了很多电影。每个电影看两遍,第一遍看故事,第二遍看叙事伏笔编剧功力,看场景细节和美术设计。产品经理的一万种可能,可能的背后就是底层逻辑。

我对今年北京的秋,感受特别强烈。从早上凉意到飘窗树叶,从秋高气爽到雾霾来临。这可能是人到30的一个变化吧,留意周边生活。

好在,一切有序,一切向好。


总结

现在已经是Q4了,挑战更大,思考更多。

但思考或许已经不重要了,因地制宜的战术才是接下来的重点。

知行合一路上,那就莫问前程。但感谢你们在看。

是谓,Q3总结。


往期推荐:

《一个工作、看书、写字产品经理的Q2总结》

《四千字,总结2020年Q1看的15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