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1:概述

1.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因特网是网络的网络。


2.分类:
  根据作用范围分类:
      广域网 WAN (Wide Area Network)
      局域网 LAN (Local Area Network) 
      城域网 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个人区域网 PAN (Personal Area Network) 
 根据使用者分类:
      公用网 (public network) 

      专用网 (private network) 


3.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速率:速率即数据率(data rate)或比特率(bit rate)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速率的单位是 b/s,或kb/s, Mb/s, Gb/s 等。

    带宽:带宽(bandwidth)本来是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是赫(或千赫、兆赫、吉赫等)。现在“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比特每秒”,或 b/s (bit/s)。

    吞吐量:吞吐量(throughput)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吞吐量更经常地用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网络的一种测量,以便知道实际上到底有多少数据量能够通过网络。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时延:时延主要包括: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等。

    利用率:信道利用率指出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完全空闲的信道的利用率是零。网络利用率则是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信道利用率并非越高越好。


4.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

    相互通信的两个计算机系统必须高度协调工作才行,而这种“协调”是相当复杂的。 “分层”可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较小的局部问题,而这些较小的局部问题就比较易于研究和处理。现在有两种国际标准,一种是OSI标准,是法律上的标准,但是没有被市场认可。一种是事实上的标准TCP/IP标准。

    协议与层次划分: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必须遵守事先约定好的规则。 这些规则明确规定了所交换的数据的格式以及有关的同步问题(同步含有时序的意思)。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简称为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网络协议的组成要素: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运输层(transport layer) 
        网络层(network layer)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实体(entity) 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有如下特点:
        (1)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2)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
        (3)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4)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

        (5)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同一系统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 SAP (Service Access 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