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 感知器

#什么是深度学习#
在人工智能领域,有一个方法叫机器学习。在机器学习这个方法里,有一类算法叫神经网络。神经网络以下图所示: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上图中每一个圆圈都是一个神经元,每条线表示神经元之间的链接。咱们能够看到,上面的神经元被分红了多层,层与层之间的神经元有链接,而层内之间的神经元没有链接。最左边的层叫作输入层,这层负责接收输入数据;最右边的层叫输出层,咱们能够从这层获取神经网络输出数据。输入层和输出层之间的层叫作隐藏层。html

隐藏层比较多(大于2)的神经网络叫作深度神经网络。而深度学习,就是使用深层架构(好比,深度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方法。python

那么深层网络和浅层网络相比有什么优点呢?简单来讲深层网络可以表达力更强。事实上,一个仅有一个隐藏层的神经网络就能拟合任何一个函数,可是它须要不少不少的神经元。而深层网络用少得多的神经元就能拟合一样的函数。也就是为了拟合一个函数,要么使用一个浅而宽的网络,要么使用一个深而窄的网络。然后者每每更节约资源。web

深层网络也有劣势,就是它不太容易训练。简单的说,你须要大量的数据,不少的技巧才能训练好一个深层网络。这是个手艺活。算法

#感知器#网络

为了理解神经网络,咱们应该先理解神经网络的组成单元–神经元,神经元也叫作感知器。感知器算法在上个世纪50-70年代很流行,也成功解决了不少问题,而且感知器算法也是很是简单的。架构

##感知器的定义##
这里写图片描述app

能够看到,一个感知器有以下组成部分:机器学习

  • 输入权值。一个感知器能够接收多个输入 ( x 1 , x 2 , . . . , x n x i ) (x_1, x_2,...,x_n\mid x_i\in\Re) ,每一个输入上有一个权值 w i w_i\in\Re ,此外还有一个偏置项 b b\in\Re ,就是上图中的 w 0 w_0
  • 激活函数。感知器的激活函数能够有不少选择,好比咱们能够选择下面这个阶跃函数 f f 来做为激活函数:
    KaTeX parse error: No such environment: equation* at position 13: f(z)=\begin{̲e̲q̲u̲a̲t̲i̲o̲n̲*̲}̲\begin{cases}1\…
  • 输出。感知器的输出由下面这个公式来计算
    y = f ( w x + b ) , w = ( w 1 , w 2 , . . . , w n ) , x = ( x 1 , x 2 , . . . , x n ) y=f(w\cdot x+b),w=(w_1, w_2,...,w_n),x=(x_1, x_2,...,x_n)

例子:用感知器实现 a n d and 函数svg

x 1 x_1 x 2 x_2 y y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1 0 0 0 0
1 1 1 1 1 1

咱们令 w 1 = 0.5 ; w 2 = 0.5 ; b = 0.8 w_1=0.5;w_2=0.5;b=-0.8 ,而激活函数就是前面写出来的阶跃函数,这时,感知器就至关于 a n d and 函数。咱们验算一下:函数

输入上面真值表的第一行,即 x 1 = 0 ; x 2 = 0 x_1=0;x_2=0 ,计算输出:
KaTeX parse error: No such environment: align* at position 8: \begin{̲a̲l̲i̲g̲n̲*̲}̲ y&=f(w \cdot x…
##感知器还能作什么##
事实上,感知器不只仅能实现简单的布尔运算。它能够拟合任何的线性函数,任何线性分类或线性回归问题均可以用感知器来解决。前面的布尔运算能够看做是二分类问题,即给定一个输入,输出 0 0 (属于分类 0 0 )或 1 1 (属于分类 1 1 )。以下面所示, a n d and 运算是一个线性分类问题,便可以用一条直线把分类 0 0 f a l s e false ,红叉表示)和分类 1 1 t r u e true ,绿点表示)分开。
这里写图片描述

##感知器的训练##

如今,你可能困惑前面的权重项和偏置项的值是如何得到的呢?这就要用到感知器训练算法:将权重项和偏置项初始化为0,而后,利用下面的感知器规则迭代的修改 w i w_i b b ,直到训练完成。
KaTeX parse error: No such environment: align* at position 8: \begin{̲a̲l̲i̲g̲n̲*̲}̲ w_i&\gets w_i+…
其中:
KaTeX parse error: No such environment: align* at position 8: \begin{̲a̲l̲i̲g̲n̲*̲}̲ \Delta w_i&=\e…
w i w_i 是与输入 x i x_i 对应的权重项, b b 是偏置项。事实上,能够把 b b 看做是值永远为1的输入 x b x_b 所对应的权重。 t t 是训练样本的实际值,通常称之为 l a b e l label 。而 y y 是感知器的输出值。 η \eta 是一个称为学习速率的常数,其做用是控制每一步调整权的幅度。

每次从训练数据中取出一个样本的输入向量 x x ,使用感知器计算其输出 y y ,再根据上面的规则来调整权重。每处理一个样本就调整一次权重。通过多轮迭代后(即所有的训练数据被反复处理多轮),就能够训练出感知器的权重,使之实现目标函数。

##实现感知器##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class Perceptron(object):
    def __init__(self, input_num, activator):
        '''
        初始化感知器,设置输入参数的个数,以及激活函数。
        激活函数的类型为double -> double
        '''
        self.activator = activator
        # 权重向量初始化为0
        self.weights = [0.0 for _ in range(input_num)]
        # 偏置项初始化为0
        self.bias = 0.0

    def __str__(self):
        '''
        打印学习到的权重、偏置项
        '''
        return 'weights\t:%s\nbias\t:%f\n' % (self.weights, self.bias)

    
    def predict(self, input_vec):
        '''
        输入向量,输出感知器的计算结果
        '''
        # 把input_vec[x1,x2,x3...]和weights[w1,w2,w3,...]打包在一块儿
        # 变成[(x1,w1),(x2,w2),(x3,w3),...]
        # 而后利用map函数计算[x1*w1, x2*w2, x3*w3]
        # 最后利用reduce求和
        return self.activator(
            reduce(lambda a, b: a + b,
                   map(lambda (x, w): x * w,  
                       zip(input_vec, self.weights))
                , 0.0) + self.bias)
 
    def train(self, input_vecs, labels, iteration, rate):
        '''
        输入训练数据:一组向量、与每一个向量对应的label;以及训练轮数、学习率
        '''
        for i in range(iteration):
            self._one_iteration(input_vecs, labels, rate)

    def _one_iteration(self, input_vecs, labels, rate):
        '''
        一次迭代,把全部的训练数据过一遍
        '''
        # 把输入和输出打包在一块儿,成为样本的列表[(input_vec, label), ...]
        # 而每一个训练样本是(input_vec, label)
        samples = zip(input_vecs, labels)
        # 对每一个样本,按照感知器规则更新权重
        for (input_vec, label) in samples:
            # 计算感知器在当前权重下的输出
            output = self.predict(input_vec)
            # 更新权重
            self._update_weights(input_vec, output, label, rate)

    def _update_weights(self, input_vec, output, label, rate):
        '''
        按照感知器规则更新权重
        '''
        # 把input_vec[x1,x2,x3,...]和weights[w1,w2,w3,...]打包在一块儿
        # 变成[(x1,w1),(x2,w2),(x3,w3),...]
        # 而后利用感知器规则更新权重
        delta = label - output
        self.weights = map(
            lambda (x, w): w + rate * delta * x,
            zip(input_vec, self.weights))
        # 更新bias
        self.bias += rate * delta


def f(x):
    '''
    定义激活函数f
    '''
    return 1 if x > 0 else 0


def get_training_dataset():
    '''
    基于and真值表构建训练数据
    '''
    # 构建训练数据
    # 输入向量列表
    input_vecs = [[1,1], [0,0], [1,0], [0,1]]
    # 指望的输出列表,注意要与输入一一对应
    # [1,1] -> 1, [0,0] -> 0, [1,0] -> 0, [0,1] -> 0
    labels = [1, 0, 0, 0]
    return input_vecs, labels    


def train_and_perceptron():
    '''
    使用and真值表训练感知器
    '''
    # 建立感知器,输入参数个数为2(由于and是二元函数),激活函数为f
    p = Perceptron(2, f)
    # 训练,迭代10轮, 学习速率为0.1
    input_vecs, labels = get_training_dataset()
    p.train(input_vecs, labels, 10, 0.1)
    #返回训练好的感知器
    return p


if __name__ == '__main__': 
    # 训练and感知器
    and_perception = train_and_perceptron()
    # 打印训练得到的权重
    print and_perception
    # 测试
    print '1 and 1 = %d' % and_perception.predict([1, 1])
    print '0 and 0 = %d' % and_perception.predict([0, 0])
    print '1 and 0 = %d' % and_perception.predict([1, 0])
    print '0 and 1 = %d' % and_perception.predict([0, 1])

【转载】感知器